首页

夫妻主 北京

时间:2025-05-29 15:02:06 作者:浙江文化观察:“文物+科技”能有多少打法? 浏览量:90946

 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(林波)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动力。浙江省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,正积极探索“文化+科技”融合的新路径,而“文物+科技”的结合,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。

5月28日,杨建武接受采访现场。 (浙江省博物馆供图)

  “‘文物+科技’势在必行,我们必须积极响应。”5月28日,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、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杨建武接受专访时表示,科技创新正为文物保护与传承注入新动能,而破解理念壁垒、搭建供需桥梁是推动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。

  当天,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学术研讨会之博物馆新业态“文物+科技”分享会在杭州举行。当下,文物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跃入公众视野,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。“文物+科技”能有多少打法?

  首先,科技赋能文物保护,破解传统难题。

  杨建武表示,传统文物保护手段往往面临诸多局限。以文物检测为例,过去需要在文物本体上安装检测设备,可能对珍贵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

  如今,这一难题正在被“破解”。

  譬如,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等联合研发的“无接触检测技术”工具,可以在不触碰文物的前提下完成精准分析,极大提升了文物保护的安全性。类似的技术创新,正在修复、存储、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,让文物“延年益寿”成为可能。

  其次,数字技术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增强文化传播力。

  AI、VR、元宇宙等技术的兴起,为文物展示提供了全新方式。人形机器人演绎古舞、AI复原历史场景、虚拟展厅沉浸式观展……这些创新手段不仅让静态的文物“动”起来,更以更生动、更互动的方式拉近公众与历史的距离,激发文化认同感。

  再者,科技助力文物“DNA鉴定”,为流失文物“寻亲”。

  近年来,随着材料科学和分子分析技术的发展,文物“DNA鉴定”成为可能。通过高精度光谱分析、同位素检测、微观结构比对等科技手段,研究人员能够精准识别文物的材质来源、制作工艺甚至年代特征,为流失文物“寻亲”。

  尽管科技优势显著,博物馆领域的技术应用仍存障碍。杨建武指出两大痛点:一是部分从业者对新技术存在偏见,认为“奇技淫巧”背离传统;二是供需信息不对称,科技企业手握专利却难触达需求方。

  他呼吁通过行业平台建设打通壁垒,“让供需双方实现无缝对接”。

 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,杨建武提出“主动拥抱”策略:思想上需认清科技是“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支撑”,行动上则要持续学习更新。

  “博物馆人不能做局外人,唯有与时俱进,才能为文化遗产插上腾飞的翅膀。”他特别提到,从藏品管理到展览呈现,科技应延伸至博物馆全链条,形成系统性创新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广西南宁蒲庙镇上演花婆节民俗庆典

据了解,龙南市已完成对全市非遗的全面普查,基本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、延续、发展、分布和保存现状等情况,并及时整理建立起了《龙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档案》。

COP29能源日:多方聚焦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

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宋文华表示,山东是中国农业大省,未来将持续抓好农业科技支撑,坚持向科技要产量、要效益,加快熟化优化各项高产高质高效关键技术,加大集成和推广应用力度。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,聚焦核心种源、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,全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。(完)

福建开展跨省劳务协作系列活动

大陆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在厦门成立

天府机场借助智慧化手段保障旅客顺畅出行。今年以来,天府机场先后完成自助值机系统优化、预安检系统优化、T2值机岛及中转区域改造等项目,新增“托运行李自动分配模块”,完善行李自助托运流程,有效缩短旅客办理值机手续的耗时;联合成都海关将海关查验与机场安检合二为一、设备共享、流程互嵌,进一步提升通关体验;联合航司开展靠桥率提升行动,持续推进全自动登机桥升级改造,创新打造新一代智能资源分配系统,2024年,天府机场平均靠桥率达82.81%,单日靠桥率最高达86.15%,累计增加约2.2万架次航班、约320万人次旅客享受廊桥服务。(完)

“人权法律保障的中国经验”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

杭州10月19日电(郭天奇)19日,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(华东区)农民健身嘉年华在浙江杭州临平区正式开赛,活动持续两天,吸引了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山东5支代表团参赛。农民体育健儿们身着各具特色的服装齐聚临平,共同参与了这场以农民为主体、以丰收为背景的全民健身嘉年华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